走過熱鬧的中壢中平路商圈,拐個彎走進巷子裏,高聳的椰子樹與黑瓦映入眼簾,寧靜的氛圍十分獨特。

 

  
(與常見的鬼瓦樣式不同,對稱的雙雲設計很別緻)

 

這棟遺世獨立的日式建築,約1930年昭和五年左右落成,格局應判任官乙種二戶建,可供兩個家庭居住。從外觀看來,屋頂上的鬼瓦形式特別,線條細緻的雲文不常見;玄關側邊的圓窗更是精美,細節顯現出設計者的品味。進入室內,仔細觀察會發現除了介紹史料,更多分布各處的日常用品—茶杯、書本、眼鏡,彷彿走進別人家的感覺,反而不像是參觀館舍。

 

(乙種二戶建官舍設計圖,出自總督府土木局檔案)
(精美的圓窗,日式宿舍中規格較高者,比較有這樣雅致的設計)
 

 

戰後這棟建築,作為公務員宿舍被分配給任職山地課的王國治先生、教育局的廖運全先生,作為兩家人六十年來的家,直到2008年才搬遷。跟許多閒置的日式建築一樣,當時的桃園縣政府計畫拆除。消息傳到兩家人耳中,覺得這棟機能完整、乘載了許多歲月回憶的家不應該就此被消逝,於是自發性地開始研究如何申請歷史建築,最後順利登錄並修復,以故事館的面貌重生。

 

 
(座敷,左側的凹槽為床之間、再來是押入,這種配置相鄰的空間是主要的接待區。)
(另外一戶的空間配置:木頭地板區為寢間,塌塌米區為座敷。外側區段為緣側。)
(因空間有限,這間人家將押入改成桌子,下方收納著被子,算是很充分的運用空間呢!)
 (空間中展示了不少有意思的老物件,床間的台灣鐵道地圖可是昭和年間的印刷品;桌上的白色墊子破個小洞,連同茶具組都應該是住戶曾使用過的物件)

 

在參觀空間細節時,不同於以往造訪其他名人故居,充滿距離感的陳述歷史,這裡完全以王廖兩家人的生活經驗,加上古物陳列還原家的感覺。連戶外的水井、小豬圈都一併保留下來,重現過去的時空。讀書的爸爸、聽唱片的哥哥、廚房忙碌的媽媽、做裁縫的姐姐,空間中各個角落都還原了這些日常的景象。

 

(這些物件都是真實的住戶回憶,顯微鏡是就讀醫學院的家人使用的;牆上的裝飾畫也妝點了過去的居家生活。)
(這塊木板是建築的原始材料,上寫著「臺北  楊 俵松須崎製材部 上並 六」,是日本時代木材供應商的註記。六指的是厚度6分(約1.82公分)。)
(炊事場)
 
 (根據住戶口述,日式建築空間不大,家人常在客廳聚在一起,在各自的角落做自己的事。跟現代人宅在房間的感覺全然不同啊!)
 

 

老屋除了反映出古時的精細工法與美學,居住者的痕跡也是老屋的一部分,缺乏了人的空間就只是單純的建築。近代的古蹟保存,台灣的日式官舍多半是以名人故居、地方史料館的形式保留下來。而由曾經的住客發起保存市府的老屋,這種珍視歷史的美事,在開發主義至上的現代台灣真是難能可貴!

 

 

參觀資訊
中平路故事館
地址:桃園市中壢區復興路99號
開放時間:10:00 至 18:00

Leave a comment

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。 必要欄位標記為 *