當我們去拜訪別人家的時候,進到建築物前第一個會看見的就是門了。門除了有區隔空間的屏障作用之外,也具有裝飾的用途。到日本參訪寺廟時,門也是一個拍照、欣賞的重要景點。不過,你是否曾經有過這些問題:為甚麼有些門是封起來的?這個門蓋這麼大幹什麼?門怎麼都長得不一樣?今天就來介紹一下日本寺社的重要建築-山門。

山門:東亞佛教的特殊建築

在進入寺廟時,通常第一個會見到的建築物就是山門。一般山門的入口形式,可分為一入口或三入口,形式為塔樓式的二重門。山門的由來是自中國的漢傳佛教,在東南亞與南亞的佛教寺院並沒有這類型的建築。比較中國與日本佛寺的山門,中國的形式多為平面、牌坊形式的建築,而日本的則為塔樓式。山門的由來有種說法是,在佛教傳入中國時,除了官寺之外,修行者為求清靜,常在山間結庵建寺。據傳在三武之禍之時,大量的僧人攜帶經典逃入山中避難。當滅佛的風氣漸歇,寺院紛紛在入口處建立山門,為的是告知參拜者方位。

 

建仁寺山門,這座臨濟宗的最古禪寺(日本大寺院很喜歡自稱最__)的寺院建築配置十分典型,依據中軸線排列是敕使門、山門、法堂、方丈。不要因為看山門比較小就小看人家,在過去可是勢力龐大的大寺,四條通以南都是寺院的領土範圍!在明治時代因政府敵視佛教,發動了陷阱卡-土地徵收,然後實施都更結束這回合,才讓領地縮小成今日的規模。現在人氣很旺的花見小路,就是在拆除塔頭之後所闢建出來的。

經典中的解釋

另一種比較有道理的說法是,山門應稱作三門,又稱為「三解脫門」,三解脫分別是空門、無相門、無願門。「空」指的是事物之間的「關係」,是因緣而生、虛幻不定。「相」則是指事物的法相(樣貌)是變化萬千的,不論是物理、心靈、自然各種樣貌都無絕對。最後,「願」則是人的志向與所求。
簡單的說,如果要達到真正解脫的境界,修行者必須要先認知到空-放下對關係的執著,接著是無相-了解事物樣貌的虛幻,最後是無願-依據著本心,像菩薩、佛一般的自在,不被慾念拘束。

 

東本願寺山門,黑色與金色的暗色調,是典型的安土桃山風格,雖然不是禪宗寺院,但是本願寺出產的總是玩很大。信徒滿天下的宗派本山,山門當然不能馬虎,一蓋就是日本三大山門之一XD 

*三大山門:東本願寺、知恩院、南禪寺

山門的政治贊助
不論你相信哪一種說法,山門作為日本伽藍的重點建築,其建築的規模則反映出了該寺院的歷史與實力,也是建築藝術的呈現。一般而言,規模較大的寺院(以禪宗為主)設有塔樓式的大山門,而且多半是受到有力的大名贊助。例如現存最古老的東福寺三門,是由足利義持於15世紀建造;被幕府指定為「別格本山」的南禪寺,也擁有被人視為絕景的壯觀山門。

 

東福寺山門,現存最古老的山門,最底層有六隻柱子,左右兩側另外加了支柱的形式滿特別的。左右兩邊的小入口稱為山廊,斜斜的樓梯可以上到二樓。五山之一的大寺除了山門宏偉,收費也相當可觀。除了方丈庭園參觀費,要前往賞楓名勝通天橋還需另外收費。不過考量維護建築的成本,應該說得過去吧?

 

知名人士出錢捐獻給寺院蓋山門,除了做功德之外,也當然有誇耀權力的意味。日本最大的山門位於京都的淨土宗知恩院,是德川二代將軍德川秀忠出資建立的,採用了近7萬片屋瓦打造了24公尺高(相當於六層樓高)的宏偉建築。二樓還安置了釋迦牟尼佛與十八羅漢像,做工可是十分精細。在德川家統一天下之後,除了用扮黑臉,透過本末制度來嚴格控制佛教各宗派,也挑選了相對溫和的宗派來贊助,這座山門的政治意味也十分具體。

 

知恩院的大山門,與東福寺的山門一樣有六根支柱,高度高達六層樓。一般山門的二樓會安置佛像,但知恩院除了羅漢之外,卻很不一樣卻安放了棺木!背後的原因是,當初擔任營造組負責人的五味金右衛門,在建築過程卻發現預算超支了,感到羞愧的他在山門完工之際與妻子一同自殺謝罪了。寺院後來就將棺木與這夫妻的木像放在二樓紀念。這種職業責任感還是只有日本才見的到,換做中華民國的話…花了三倍預算應該還是蓋不完(?
(圖片來源:知恩院官網)

下次去參觀寺院時,別匆匆走過山門,好好駐足欣賞一下日本佛教特有的建築美景吧!

 

本文提及到的山門位置:

臨濟宗建仁寺派 建仁寺:

臨濟宗東福寺派 東福寺:

淨土宗 知恩院:

真宗大谷派本願寺 (東本願寺)

2 thoughts on “寺社建築巡禮:權力、佛法與建築工藝的紀念碑-山門/三門

  • xintinglu

    居然超支就與妻子G,這樣對寺院好嗎…

    回覆
    • zoma

      在京都西陣區的千本釋迦堂也有類似的故事,工匠搞錯了梁柱的尺寸,妻子建議他修改所有尺寸來完工。最後妻子覺得自己建議丈夫的行為好像有損顏面,完工時也自殺了。我想,這是日本人對於規矩的執著吧!

      回覆

Leave a comment

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。 必要欄位標記為 *