那天在北投閒逛時,在小巷弄中遇見了這位留著髮髻、穿著和服的小童。
背著重重的柴,手中卻拿著書本,奇特的造型在台灣民居一角顯得非常突兀。
但如果是在日本時代的台灣,這小朋友可是鼎鼎有名的人氣王!

 

背柴的小童名為二宮尊德,通稱為二宮金次郎,是江戶後期的農學家與思想家。
二宮出生於小康的家庭,但當時社會動盪,過重的賦稅與天災導致的饑荒,讓其家族也不免受影響。
在他五歲時發生了大洪水,家族的田產被沖毀,因此家境大受打擊。父親也身發重病,二宮邊負擔起維持家計的任務。一早起床上山砍材,晚上就編織草鞋,為了養家他只好努力當個做工的人。

 

明治時代的繪本中,描繪的二宮讀書像。但據說這只是繪本作家想要表達勤學概念,才畫出邊走邊讀的形象。現代人可能比較懂這個概念吧?

 

不過他並不是「做功德」,數年後他靠著賣草鞋與節儉存到的錢買地,成為地主。平時也努力學習算數、鑽研農業技術,努力的成果讓小田原藩的藩主賞識,起用他來拯救陷入困境農村。
他將節約觀念導入、採用新型肥料、改善農耕建設、並請求稅賦減免。依靠這套SOP,成功的振興了許多衰敗的農村。

 

努力工作之餘,不忘讀書學習,二宮尊德的故事,正好適合作為勉勵學生的榜樣。此外,這故事也切合國家統合的政策,以培養奉公報國的國民。大量的二宮尊德像,就在昭和初期在各地的學校建立起來。

 

 
位於京都路邊的二宮尊德像。

 

到了戰爭末期,二宮尊德還真的「以身報國」了。
因缺乏金屬資源,帝國政府頒布了金屬類回收令,徵收民間的資源來製造軍事物資。二宮尊德銅像就此從各地消失,僅剩下少量的石造像。還有史料紀載著,學童列隊歡送二宮銅像出征的歷史記憶呢!

 

比起戰後學校內的孔子像,其實二宮尊德像更親切,對學生來說更容易理解努力學習的精神吧!

 

與二宮像合影的軍人,拍攝地點在台灣。
影像來源:http://catalog.digitalarchives.tw/item/00/6d/8f/4d.html

Leave a comment

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。 必要欄位標記為 *