聽聞位在重慶南路的金石堂要歇業,除了感到震驚,也感到惋惜。
如果走一趟這個街區,你會發現這裡的老建築十分密集。台博館、總督府、遞信部等官署就在附近。曾經台北最高的建築菊元百貨,也在玻璃帷幕下靜靜地沉睡。這裡曾經是台北最繁華的街區。

 

現在位於這一帶的分店店號,還能見到「城中」的名稱,說明了此地在清國時代位於台北城內的地理概念。在進入日本時代後,相對於漢人聚集的艋舺與大稻埕,這個位於兩地之間、舊台北府所在地,成為日本統治落腳的理想地段。

 

在總督府拆除西門、移除城牆後,於1911年遭遇颱風來襲。一片狼藉的舊建築土角厝,正好成為都市更新的好時機。台灣總督府此時推行了家屋改築計畫,制定了二層樓、騎樓與建材等等規範,引入都市規劃與新式建築風格。大正時期的流行風格-歷史主義樣式,在街屋的山牆上華麗的綻放。

 

位於現在重慶南路與衡陽路交叉路口的金石堂書店,對照著過去老照片可能會對圓形的山牆、辰野風格的紅磚牆與唐破風屋頂感到驚訝。原本是販賣西洋料理的餐廳,後來改為攝影器材專賣店-西尾商店。老闆是原來在資生堂上班,後來乾脆另起爐灶,開設了「相機醫院」。戰後山牆與破風屋頂皆被拆除,整棟塗上白色。目前唯一可看出輪廓的就是一樓的拱型石柱了。(圖片取自:秋惠文庫

 

 
總督府推行市街整理時的宣傳文宣。海報中的建築物,是位於達利茶鋪對面的大倉商店。除了街區常見的紅磚風格之外,特別的是拜占庭圓頂的設計,顯得十分氣派。店裡販售的是洋雜貨,像是西洋流行的服飾與鞋子,就像是現代的精品店一樣。戰後,此屋因日產的身分被國民黨接收,後來也難逃拆除改建大樓的命運。(圖片取自:秋惠文庫

 

 

榮町街景明信片,可以看見大倉商店的圓形塔樓,玻璃還採用了酷炫的彩繪玻璃!拜占庭圓頂、基督教彩繪玻璃,兩個元素呈現在販售洋貨的商店上,或許有著西方文明的救贖性的象徵吧?
另外,路口對面的達利介茶鋪,更是大有來頭。去京都旅遊必逛的伴手禮店,祗園達利的抹茶絕對是不容錯過的。其實這間名店的創始之處,就在台北。

 

茶鋪創辦人三好德三郎,於1899年來台,推廣宇治茶,兼售台灣烏龍茶與茶具,在此開業。終戰後,日僑面臨嚴苛的遣送回國規定,自明治到昭和時代累積的收藏與店舖資產都無法帶走,不知流落何方。而原有馬薩式屋頂的店鋪,僅剩下騎樓有原始風貌。星巴克的進駐,不知道是否延續了此地百年的茶飲歷史?

 

台灣博覽會時,霓虹燈閃爍的榮町街景。那棟高聳發光的大樓,就是七重天菊元百貨。成立於1932年,是台灣第一家百貨公司。跟台南林百貨一同,作為台北大都市流行的販售場地,躲過戰爭空襲,現在卻沉睡在玻璃帷幕之後,等待重新開幕的那一天…

 

洋服、茶鋪、書局、百貨等各式商鋪,全都集中到這個熱鬧的街區。金石堂書店的所在,就被命名為榮町-日本地名中表示繁華、熱鬧的商販地區的名字。
不論如何繁華熱鬧,街區在終戰之後迎來的,是漫長的孤寂。榮町的日本地名被換成外國風的衡陽路,老建築被拆除換成大樓。過去風華萬千的新市街,僅剩部分輪廓隱藏在招牌之後。
下次經過這個街區,稍微留意街屋的樣式,或許能夠找到日本時代的風華遺跡吧!

 

Leave a comment

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。 必要欄位標記為 *