這塊「聖壽尊牌」是十分罕見的神物,反映出大日本帝國時期的天皇制與佛教的微妙關係。

自奈良時代佛教傳入日本後,在很喜歡木造建築的聖德太子確立的十七條憲法中,就確立了「篤敬三寶。三寶者,佛法僧也」的尊佛原則。而佛教作為維護大和朝廷的宗教,「鎮護國家」的思想便流傳開來。

因此,之後佛教成為朝廷支持的新興宗教,政府設立官方資助的國分寺、制定僧侶階級,藉宗教來維繫統治。但在朝廷權勢衰弱後,寺院反而勢力高漲,與地方大名發生衝突。佛教鎮護國家的概念,在中世紀的日本卻是完全相反-武裝寺院造成地方的混亂。

直到明治天皇親政,下達神佛分離令-強制將神道與佛教混和的狀態分離,並產生了敵視佛教的排佛風潮。正是這個時間點,感到危機的佛教宗派開始想起被遺忘的「鎮護國家」概念。

這個風向一變,所有的佛教教派都轉向,在教義中強調佛教是為了鎮護天皇陛下與皇國的思想,積極配合政府的政策,以求生存。之前提過的西本願寺,就是眾多派系中表現積極者,因此才得以隨軍來台灣傳教。

位於北投的普濟寺,原本是建於1905年的鐵真院,就屬臨濟宗妙心寺派。目前供俸著日本時代留下的湯守觀音,外側有子安地藏,依然有濃濃和風。

據統計日本時代台灣佛教寺院,共有約20幾塊尊牌存在過。其功用是立於法堂,為今上天皇陛下祈福,又稱長生祿位。照片這塊是目前收藏於嘉義新港奉天宮,過去是日本臨濟宗妙心寺派的管轄寺院,現今還保有著尊牌的頒布證書!

這塊牌子,除了顯現出日本時代的尊皇思想之外,也是佛教在國家精神一體化的過程中適應的表現。

延伸閱讀:

Leave a comment

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。 必要欄位標記為 *