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嘉義豈無英雄豪傑,假如有真正勇敢的人,要站出來!我們一起去燒市長官邸!」嘉義噴水池前,一名年輕人對著激動的嘉義市民如此說。
日治時代的嘉義噴水池。當時激昂的市民就在此聚集演說,隨後起事。圖片來源:嘉義市政府
1947年2月27日,一起查緝私菸引起的槍擊事件,點燃了全島累積已久的怒火。68年後的今日,回顧那年的3月,我們只依稀記得這是場族群間的衝突、台灣人被屠殺的恐怖事件。但回顧那段歷史,我們會發現台灣人在面臨中國軍隊的掃射時,不只是轉身逃跑,有相當多的人拿起武器、挺身而出,勇敢的抵抗。
當台北的緝菸事件發生後,嘉義起初僅有零星衝突。3月2日,在嘉義火車站前的噴水池,群眾在街頭激情的演說與討論。軍隊的蠻橫無理、生活條件的不穩定與政治無能與腐敗令人憤慨,情緒激昂的市民成群地前往市長官邸起事,隨後事件演變成激烈的衝突。
外省警察與官員急於避難,頓時局勢陷入混亂。許多關心地方事務的人士組成二二八事件處理委員會,設法維持當地的秩序。當時市長與國民黨軍隊駐守在紅毛埤第19軍械庫以及水上飛機場,市內則有東門町軍營,這股強大的兵力隨時可能展開鎮壓。另一方面,地方的流氓也開始組織起來接收武器,欲趁火打劫。動盪的局勢,市民的安全正陷入危境。
處委會決議以參與過對日戰爭的陳復志擔任司令,透過電台向全台號召民眾組成志願軍,以維持秩序。自海外歸來的台籍日本兵與男學生組成民兵隊、女學生與婦女則負責伙食與後勤事務,地方上有財力的人也送來許多物資。人們各自貢獻自己的專長,其中不乏從台中、雲林、台南馳援的青年,一同成立了防衛本部。民兵為了阻止軍隊鎮壓對市民造成的死傷,對各軍隊住紮點展開攻擊,並接收市政府,軍方則對市區砲擊,同時撤往紅毛埤。
強悍的民兵與高度武裝的軍隊對峙不下,各有死傷。處委會便聯絡鄒族的湯守仁,商請吳鳳鄉的原住民下山支援。這些高山部隊曾參加太平洋戰爭,擁有實戰經驗。3月7日,高山部隊先在市區維持秩序,後轉往紅毛埤與中學生部隊聯合圍攻。被困的軍隊嘗試突圍,再度發生激戰,最後民兵成功攻下軍械庫,守軍也放火焚燒物資並全面退至機場。
此時,雖然民兵看似站在軍事上的優勢,但實際上處委會並未有武裝革命的決心,自事件發生,持續派人前往軍隊談判,希望能和平解決衝突。軍隊同時也與行政長官公署求援,取得空運糧食與彈藥的應允之外,陳儀計畫以「以民眾領導民眾克服民眾」,安排嘉義地方仕紳劉傳能與處委會展開談判。
軍方在暗中累積彈藥之時,一邊假意進行和談,但實際上打著反攻市區的詭計。看似順利的談判進度,讓處委會對和平停戰有不切實際的信心,這與陳復志認為應維持軍事行動、一舉殲滅軍隊的想法發生衝突,造成了決策中心的分裂。
3月8日,基隆港出現數艘船隻,尚未靠岸就以機槍開火。蔣介石派遣的援軍抵達基隆,展開慘烈的屠殺。但處委會顯然昧於時勢,而高山部隊及部分民兵隊又在誤信局勢可和平落幕,退回山中或解散。此時與軍隊談判的籌碼減少許多。民兵於3月10日展開最後一次攻擊,但仍無取得成效,隊伍逐漸解散。
死亡的援軍終於踏上了嘉義,解除守軍之圍,但嘉義市民的災難正要開始。處委會已知悉基隆大屠殺,仍試圖做出最後的努力,組成了八人和平代表團前往談判。有恃無恐的軍隊用槍口迎接使者,以尖銳的鐵絲一一綑綁。其中四位被押至嘉義火車站前,未經審判就地槍殺。我們熟識的畫家陳澄波,就在噴水池前曝屍數日。殺雞儆猴之外、也帶著濃厚的復仇意味。
此刻局勢逆轉了,軍隊逐漸取得優勢。市長安心的隨軍隊一同回到市區,但是進城的似乎更像是土匪。士兵持槍喝令在市府前歡迎軍隊的仕紳列隊,逐一洗劫他們的財物,並入室隨意搶劫,甚至為了分贓而大打出手。
當援軍正在恣意搶殺,憲兵隊以整齊的隊伍入城。這並非軍紀甚嚴,而是他們已有獵殺民意代表、處委會委員、以及青年學生領袖的任務在身。憲兵隊首先鎖定的嘉義中學作為掃蕩的目標,因為學生們都聚集在此,且當初軍隊就是在嘉中山腳下被擊退。士兵們無不懷著復仇的心理,準備殲滅他們,一雪恥辱。
憲兵隊發動了閃電攻擊,沒遭遇多大的抵抗就完全控制校園。學生們尚來不及反應,就倒臥在血泊中。士兵逐一檢查,將所有的仍有喘息者給槍斃。緊接著,憲兵連連長李士榮帶領部隊,準備進攻嘉義民兵最大的據點──嘉義電臺。
台北發生緝菸血案的時候,消息並不是透過報紙或電報傳送到全台,實際上是廣播發揮了最大的效力。台北與高雄的戰鬥消息、召募志願軍、以及激勵人心的歌曲都是透過這座電波強勁的電台對外放送的。雖然嘉義民兵人數較國民黨軍隊多,但武裝並不具全,許多人使用手槍、手榴彈、甚至是武士刀與傳統的「竹竿接菜刀」,但電台的民軍都配有步槍,甚至有輕機槍,彈藥充足,加上部分成員為台籍日本兵,憲兵隊十分謹慎應戰。
探路的士兵被民兵察覺,頓時槍聲大作。雙方激烈交戰,武力佔上風的憲兵隊也有數十位士兵陣亡。民軍被迫撤至廣播室,憲兵的攻勢受阻。突然間,年輕的民軍兩人一組,發動萬歲衝鋒(バンザイ突撃),企圖以手榴彈與憲兵同歸於盡。抱著必死決心的勇士,無奈無法突破密集的火網,胸膛鮮血湧出,一一倒下。一顆手榴彈爆炸,但距離過遠並未造成傷亡。民兵壯烈的犧牲,也無法逆轉窮途末路的局勢。
接下來的故事相信大家都知道了。軍隊開始搜捕可疑分子,在未經司法審判即就地槍決。駕著軍車的士兵隨意掃射,談笑自如,以子彈伺候所見之人。許多學生被集體屠殺之後,軍隊還以卡車將屍體堆在噴水池前示眾,這種死亡的展演重現了封建時代的殘酷。不只是嘉義,整個台灣陷入了野蠻與暴力的漩渦,萬劫不復。
綜觀台灣史,我們會發現反抗統治者的起義,是400年來這塊土地的重要事件。1895年乙未戰爭,台灣人組織義民軍、嘗試建立民主國來抵抗日軍接管;1947年二二八,台灣人組成部隊來維持秩序、反抗蔣介石集團的統治;2014年佔領立法院,台灣人自發性的發起公民運動,試圖阻止國民黨的賣台計謀。
這些歷史事件同樣都以統治者的報復結尾:日軍的屠殺、蔣軍的清算、與台北地檢署的起訴。即使如此,不同時代的台灣人,在家鄉與同胞遭遇劫難之時,都選擇挺身而出、保衛鄉里,與統治者對抗。每個時代也都會有人嘲笑這些人,以微薄的力量與強大的統治者對抗,無疑是自尋死路。但這種見義勇為、無私無我的「傻勁」,正是台灣人一脈相傳的反抗精神。
國民黨政權不只將先人的生命給抹煞,連他們的存在的痕跡也一並清除,僅在課本留下由血淚熔鑄而成的詞彙──二二八事件,再以族群衝突、歷史悲劇包裝,試著讓人們淡忘這些受難者的面容與軍人猙獰的面貌。
越是如此,我們更要努力的記得二二八。不是為了恐懼,是為了延續見義勇為的勇氣。不是為了悲憫,是為了紀念令人動容的無私奉獻。更不是為了仇恨,是為了推動尚未落實的轉型正義。
有段故事我漏了說。在嘉義電台激戰,憲兵擊倒了自殺攻擊的民兵後,槍聲暫歇。憲兵持槍緩步向前偵查,正當李連長認為暴民應該全數殲滅之時,掛在牆上的揚聲器突然爆出巨大的聲響,一段日語廣播放送出來:
「台灣的同胞!嘉義一戰,最終玉碎!台灣600萬島民,自己的命運掌握在自己的手裡!現在,預祝台灣人成功!」
一聲巨響從廣播室傳出,頓時煙硝瀰漫,民兵以手榴彈集體自盡了。這群最後的反抗者,在面臨強大的軍隊攻擊,壯烈的「玉碎」了。
這段話仍在68年後的台灣人心中流傳著。
自己的命運掌握在自己的手裡!現在,預祝台灣人成功!